欢迎光临新疆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刘胜军|独角兽去哪里了?



· 全文共 3999 字,时长约 8 分钟

· 本文来源: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我是刘胜军,关注我,拥抱“大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走出“大变局抑郁症”。

6月11-12日,苹果公司(AAPL)两日累计上涨11%,苹果市值上涨3260亿达到3.29万亿美元。阿里巴巴目前市值只有1800亿美元。这意味着苹果两天就涨了1.8个阿里巴巴。目前,苹果市值相当于阿里巴巴的18倍。令人感慨的是,四年前的2020年3月,苹果市值仅为阿里巴巴的2倍左右。



苹果股价



阿里巴巴股价

短短四年间,对比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第四次产业革命如火如荼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都会对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眼下,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展开。

每一次产业革命,往往始于技术突破带来的颠覆式创新。在颠覆式创新方面,美国在全球拥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几乎所有的颠覆式创新都来自美国。

本轮产业革命,最重要的是数据的处理。运算离不开芯片,而在图形处理的芯片方面,英伟达具有绝对优势:在AI芯片市场份额高达98%

但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英伟达在1993年成立之初,就把图形处理器(GPU)当成主攻方向,可以说是“三十年磨一剑”!从英特尔到英伟达,美国实现了芯片领域的“无缝切换”!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在颠覆式创新方面的确是清场式遥遥领先



目前,美股市值最高的三家公司苹果、微软、英伟达,三家公司市值均在3万亿美元左右。这三家公司都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去年以来火爆的ChatGPT, ChatGPT是OpenAI搞出来的,而自2019年以来,微软已经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成为OpenAI背后最主要的投资人。

作为全球最领先的智能手机制造商,苹果则是AI终端应用的最佳入口。今年6月,苹果发布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智能),力图打造超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个人智能”(Personal Intelligence):性能强劲、直觉易用、功能整合、个性定制、隐私安全。



与美国“从0到1”的创新相比,中国更擅长于“从1到100”的创新。越是在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时期,美国的领先优势就越明显。中国追赶需要时间,而且美国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狙击中国的追赶,对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头部企业进行定点打击。

6月6日,英伟达,微软和苹果公司三家市值目前已超过中国A股的市值总和。这其中,固然有美国多轮次货币宽松带来的泡沫因素,但也是其创新能力的彰显。美股屡创新高,核心推动力还是几家科技巨头



科技七巨头拉动美股

二、中国的独角兽去哪儿了?

前几年,腾讯、阿里巴巴双双进入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也带动了中国创新热潮,中国新增的独角兽数量一度超过美国。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技术进步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独角兽繁荣。独角兽即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初创企业。很多今天的科技巨头,都是昨天的独角兽。



独角兽这个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家初创企业估值达到10美元,基本上已经渡过了危险时期,未来大有可为。当然也有例外:最著名的失败独角兽就是WeWork,这家被孙正义视为“下一个阿里巴巴”的公司,估值一度高达470亿美元(约人民币3500亿),于2023年宣布破产,孙正义投入的110美元付诸东流。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后中美独角兽数量差距迅速拉大,引发关注。



在5月23日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人民日报》报道了一个重要细节:

• 这次座谈会上,鲜明的问题意识贯穿始终。听到关于创新与投资的发言,总书记追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总书记关心独角兽并不令人意外。去年以来,总书记多次阐述“新质生产力”,并强调“颠覆性创新”的特殊重要性:

• 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很多独角兽,都是靠颠覆性创新而异军突起的。近年来,独角兽热度的下降,有几个原因:

1、原来的独角兽热潮,缺乏“科技含量”:很多独角兽都热衷于烧钱以获得赢家通吃的“平台效应”,在真正的科技创新方面并没有太多贡献,这是很多人忽视的一点。换言之,前几年的“独角兽”有水分。“首富园丁”蔡洪平2014年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初就有过极为清醒且深刻的评论:



• “整个中国的互联网,在流通环节落后、政府控制金融行业、医疗教育等很多领域都还没有开放的国情下,首先冲破了壁垒,带来了“非改革红利”,让国人享受到了浮华,GDP 的高速增长以及土豪的乐趣。但这些随着阿里巴巴的上市,高潮已经到了,也就快结束了。享受的差不多了,东西不能再便宜了,假货也不能再卖了,方便的已经足够了,到了“得想想什么是国家真正的实力,什么叫生产力”的时候了。推动人类发展两千年的文明,所有的社会进步、政治沿革、社会发展,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生产力的推动而推动的。而今天的中国人要扪心自问,花了多少心思,用网络的技术和方便和各种手段来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特别是深度!”

十年后重温蔡洪平的这段话,不能不令人感慨。

中央推动的“平台经济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必要的,也是为了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以及“赢家通吃”的社会后果。

2、大部分独角兽背后都有“美元基金”的影子。但特朗普上台后,中美关系骤变,美国不仅推动脱钩断链,还出台规定限制美国风险投资对中国企业对投资。不仅如此,中美关系的变化也大大降低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热情。这种资金来源和资金退出的双重压力,显著影响了独角兽的活跃环境。



3、新冠疫情三年,中美在节奏上的错位,给跨国旅行带来了很大难度,这无疑也会影响到风险投资对项目的考察难度。



4、疫情三年的疤痕效应、房地产三条红线的冲击,以及国际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家预期和资金循环。一个突出问题表现在:从2015年到2022年,政府资金量不断增长,已经成为第一大出资主体(LP)。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引导基金共有出资主体1227个,政府LP认缴出资近3.43万亿元——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政府资金作为LP的问题在于:1)地方政府资金并非耐心资本,往往期望短期内帮助地方拉升GDP;2)地方政府的资金往往附带特殊条件,导致风险投资基金的行为异化;3)地方政府往往厌恶风险,喜欢白马而非黑马,这背离了风险投资的初衷。

5、A股市场虽然推进注册制改革,但在IPO节奏上仍未“放开”,结果导致企业上市周期的不确定性很大,尤其是A股破3000点后IPO几近停滞。到目前为止,中国仍是一个间接融资(银行)为主的国家。从规律上看,创新型企业的主流融资渠道是资本市场而非银行。今年4月,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作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时,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银行业机构在金融业中“一枝独大”,有的地方银行业机构资产占比超过90%,证券、期货、保险、担保等其他类型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

三、如何培养更多的独角兽?

中美之间的“极端竞争”,当下集中表现在科技领域的竞争。美国不惜采用“卡脖子”的野蛮手段,也反过来说明科技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说,科技与美元,是美国霸权的两条腿

中国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独角兽?

1、要高度重视初创企业。认为创新主要依靠大企业的观念是错误的。硅谷这些科技巨头,它们的关键创新都是在创业初期完成的,微软、谷歌、英伟达、facebook,无一例外。

2、企业家精神才是第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不是科技,而是企业家精神,否则就不能解释为什么发明5G的不是土耳其数学家阿尔坎,而是任正非和他的华为(稳定民企预期需要理论创新:企业家精神才是第一生产力)。从目前民间投资数据来看,民企预期不稳依然突出。要从理论上充分认识企业家的独特价值,逐步形成社会尊崇企业家的氛围,让大多数年轻人梦想成为企业家而不是考公务员



3、畅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这一点太重要了。企业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上市,导致风险投资难以退出,进而导致风险投资热情下降,这是一个危险的循环。要走出股市下跌是新股发行过多的认知误区,关键是上市公司质量而非IPO的多寡(A股跌破3000点:反思与救赎)。

4、要限制地方政府出资搞基金导致的无序竞争和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往往喜欢一哄而上。前几年的无序举债,教训不可谓不痛。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地方政府在风险投资市场的过度参与(地方政府: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5、要推进新一轮改革,为企业家精神开辟更大空间。由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脱胎而来,经过几十年改革,目前审批和限制依然太多,不仅导致了高昂的制度性交易费用,更限制了企业家精神作为的空间。试想一下,马斯克的SPACE X火箭计划如果放在中国,会面临多少的审批难关?如今,马斯克的“猎鹰9号”火箭成为了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为稳定可靠的火箭,占据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业发射市场的绝对份额。真正让我们中国人震惊的是:造出这种火箭的竟然是美国的一家私人企业。我们要真正落实国企与民企的“竞争中性”,让民企能充分施展身手。

6、企业家要有工匠精神,要培养“耐心资本”。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增长,培养了企业家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行为惯性,动不动就高喊“进入世界500强”,这种追求规模而非核心竞争力的做法,是本末倒置。只有淘汰许家印这样的投机企业家、套利企业家,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才能逐步扭转企业家群体的心态(许家印十诫:他刷新了中国造假记录)。

7、颠覆式创新,离不开“开放式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灌输为突出特征,注重死记硬背、刷题,提倡孩子听话,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工程师”,但不利于培养喜欢异想天开的企业家。对教育而言,真正重要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思维的方法和想象力,爱因斯坦说得太对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环绕着世界。”中国素来重视教育,但方法需要改善:全社会要鼓励启发式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以兴趣为牵引的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珍视孩子的“想象力”与“好奇心”,要改变“孩子听话”才好的错误观念。在这方面,马斯克的成长经历值得我们学习(时代之问:如何才能培养出下一个马斯克?)。





刘胜军@西安临潼华清宫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新疆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新疆资讯网 xj.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